課程概說

學生在校園中觀察、搜集「質感」材料後於課堂上分類,互相分享對於質感的看法與見解。再聽過教師的質感介紹後,回答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從中觀察學生是否能單獨將質感抽離出來去欣賞。
運用視覺或觸覺的方式將質感轉化為文字並進行聯想,最後進行保麗龍板與批土材料嘗試創造質感,從實驗當中,體會質感的變化是否有什麼規律及方式可以依循。然後將全班設計作品噴上單一顏色,再觀察彼此的作品,討論與原先的構想及設計是否有出入,並檢討作品是否還有哪些地方可以作修正。藉此找到日常生活中觀察質感並體會質感的能力。我們一直朝這個方向前進,希望學生能夠將想法運用於日常生當中,或改變什麼,「就會美得很多」的能力。

美感預期成果

1.欣賞生活中或媒體上富於質感創造的作品或例子
2.體會質感對於生活的重要性

教師課後省思

從一般作品導向的課程轉化為美感教育實驗課程,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與體會,本來擔心學生會天馬行空亂無目標的進行,並且抱怨不曉得要進行什麼創作及完成什麼樣的成果。後來發現其實整個過程,學生還滿樂在其中的,學生有點像在上烹飪課的心情在玩實驗,也有學生發出:「做這個有好療癒喔!」的感覺,有點像在做冰淇琳或三明治,令人開心又愉快;也有人驚呼:「吔!這個很好看吔,完全想像不到」。這種情況,到最後反而是擔心時間不夠,不能再進行更深的創想創作。
因為不想讓學生亂碰運氣的隨意發揮,所以雞婆的我還是忍不住的多說了幾句,如果不是教師的過度指導,我想這種發想應該會更有趣,作品應該也會更多元。不過因為受限於材料及時間,所以一些環節與步驟及說明都變成有點在趕時間。其實發現創作的過程是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應該等學生問了之後,再各別的回答,這樣才比較對。唉!沒辦法,老師的舊習慣,一時之間真的很難改。這些將學生錯誤嘗試的機會也剝奪掉,真的是我們的「專長」,也習慣的以為讓學生走自己的「過程」,才是對的;其實真正的學習應該是從錯誤中發現,然後再創新。
還好這種耳提面命的行為,在第二個班級後就戒掉了,學生的作品也多了很多的變化及改變,也會發明一些新的招數及方法;有些學生也開始將生活上屬於「質感」的東西拿來討論及比較,而不是膚淺的只喜歡它們的價格、外形還有品牌。我想這就是美感實驗所要追求的目的吧。
整體來說第一次嚐試,有許多的收獲,也覺得有助於自身教學方式的突破,也感謝美感實驗課程,給我們這樣的機會。整體來說,學生有學到貨真價實的東西,課程也很有趣,我給認真的學生90分。而自己則因為不是很善於引導所以給出了許多暗示性的字眼,所以給了自己75%。整體來說,大家都學的很開心,很有收獲,很有「學習」的精神及俱有「看」美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