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從記錄分析學校模範生選舉海報張貼構成美感開始,讓學生看見不適當的張貼將造成多大視覺混亂衝擊,並紀錄具體的水平垂直度及間距以具體數據呈現「亂」。接下來則聚焦以校園環境為對象訓練視覺比較能力~如何用筆快速測量單一物件長寬比;布告欄中多物件的排列間距之統一性;教室中各物件間對齊關係(如黑板底端與油漆線、門窗的水平線等);類似物件(如開關等)重複出現之排列秩序是否一致等(走廊上開關的位置是否有依照固定的模組放置,如是否居中或是高度是否一致等等)。最後則是以拼貼檢視學生是否具有將圖片去背乾淨~實際操作細膩度及黏貼時是否對齊格線及注重間距~排列秩序性,此兩種在構成美感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以作為課程的學習回饋。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觀察自然植物的葉序,了解具秩序感的排列方式不僅促進生物成長有絕對的重要性,同時也提供基本的美感排列模式予以學習,排列中可藉由客觀的間距、方向或大小漸層等因素控制秩序感的強弱,學生將有能力創造出具秩序感的排列。並將此控制秩序感能力從校園環境中應用起,檢視校園物件的秩序感強弱,進而延伸到校門外,並藉由作業的練習認知到目前廣告設置的亂象已成為破壞市容的一大毒瘤。
教師課後省思
探究如何提昇學生「構成」的視覺批判能力一直為本人課程主軸,因為一直不明白在雷厲風行推動美感教育之際,學校視覺環境卻依舊如此紊亂,而師生卻也無感。本課程已持續修正三期,而在本次課程進行時,終於發現關鍵問題所在~觀察到學生對於視覺版面構成概念薄弱是因為缺乏視覺比例的認知,經多階段測試過發現多數學生未能成功地(甚至無法)將抽象的數學比例轉化成具象的視覺圖像,對於比值或三度空間的比例概念也十分薄弱,數學邏輯能力的低落間接影響構成的視覺比較性不足,而導致對歪斜或不平均的排列未能有敏感的察覺,這也是連續幾期構成實驗課程的終點。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