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測量生活物件與身形發現比例的存在,以身形紙卡的比例分割試驗探討比例與美感的關連性。
思考不同特性的線材適合的繩結方式、使用繩結構造產出具有包覆另一物品的隨身網袋。
發現「什麼是質感?」並察覺質感包含了材質本身的特殊屬性與人為加工後所表現在物體表面的感覺。
體察不同比例所帶來不同的感受,並與日常生活經驗連結,在日後審美時會將「比例」納入思考範疇。
透過動手做,了解構成中元素、畫面輕重之安排,由觀察及欣賞地方城市之特色,進行城市地圖創作。
座椅的結構創作,美感結構造形的鑑賞力培養。
讓學生構思懸掛吊飾造形設計,運用課堂所介紹組構方法,理解構造與構造間如何支撐整體。
讓學生認識物品表面,因視覺與觸覺關係,對於物品質感所產生之不同感受,間接也影響個人對於物品美感之感受與欣賞
探討色彩如何與周遭環境達成和諧感,能對自己與他人的作品進行表達與反思
理解構成是畫面各元素的性質與相互關係之效果總和。
學生能透過自我挑戰以及同儕分享,體驗紙張表現的物件的不同可能性。
清楚描述構造為何,理解對於構造材質的轉換及運用。
理解「質感」為何物,並知道質感對生活的影響
學生能感知身體比例的美感、掌握適當的物件比例,將比例概念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探討構成的主從關係運用的可能並分類歸納排列整理版面。
學生將認知善用美感核心要素對生活空間影響重要性,關注社會設計參與及提升個人美感品味的認同度。
美感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學生從食、衣、住等方面,透過小組合作觀察、紀錄並探索如何提升生活品質。
累積關心環境美感的實務經驗,透過課程提升對文字的敏銳度。
感受美、發現美進而實踐美,讓美感更有感。
以合作學習法中,小組遊戲比賽法(TGT)來進行此次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