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的發現,由美感的覺察、知能培養及初步應用,逐漸培養議題思考與建構價值觀。
了解基本的構成要素如線條、色彩、空間、質感等,並學會經由理性與感性的謹慎抉擇,做組合安排,使生活環境更具有美感的境界。
透過美感元素的分析和統合,引導學生解決美感與生活運用間的學用落差,並且透過反覆不斷的練習,達到美感在生活,生活在美感的教育理念。
理解平面廣告單的優缺點,並且知道該如何調整該廣告單的缺漏;能從自己製作的個人頁發現「構成」的要點。
『質感』是一種存在生活中很直接的感官知感,因此,我希望在教學中,帶學生先從過去的經驗記憶,整理出對質感的感覺辨別。
器物合乎人體工學,可以讓使用者感到舒適,但線條變化、大小組合適當,才能呈現比例的美。
運用不同的材質讓學生操作體驗,從中了解材質對於結構、外觀所造成的影響及變化並運用在生活中。
從日常街坊招牌中觀察文字,發現文字的比例關係,再動手試驗,探索美感中比例的合宜性。
運用於手提紙袋的版面設計,讓視覺感受因比例而產生輕重不同變化,加深比例構面的美感素養。
首先利用色紙的分割與重組,說明構成的概念,以美食酷卡設計學習規劃與佈局。
了解構造的基本概念並將美感構造應用於生活空間中。
分辨不同比例在生活用具的使用、對感知比例在生活應用上的影響
取用「構造」概念,利用捆束工具將物體從個體「細節」至「整體」規劃,讓學生了解「構造」連接的概念。
從生活化的服裝穿搭出發,以『構成』為主軸,『服裝搭配』為主題的美感認知課程。
從實驗中探索與體驗構成的美感,了解構成的形式。
透過定義介紹質感及實地的觀察與觸摸,讓學生體驗、感受質感,進一步運用質感做創作,最後讓學生學習欣賞具有質感的作品。
從課程的層次堆疊中引導學生認識質感,知道質感,進而製造質感,啟發對細節的觀察。
運用各式材質,引導學生進行單體結構的練習,並支撐起重物,感受力在操作上的變化及結構的概念。
結合環保的議題、透過飲料杯提袋的創作任務,強化學生對比例運用之經驗。
以「色杯杯」實作活動,整合色彩構面的學習歷程,讓學生瞭解色彩配色的合宜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