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課程中進行色彩構面的概念解說,將色彩概念中之相同的色調、衝突的色調、不同區域的色彩、象徵與民族的色彩、符號性與代表性等,進行描述並與日常生活中的色彩進行比較;學生進行簡單的配色練習,以自身的心情狀態出發,直接剪取色票或色紙,拼貼出一張色彩溫度卡。接著進行校園踏查,取景攝影。以色票作為工具,進行照片的色彩分析與統計,回教室後發表對校園色彩的看法與發現。以色彩美感概念,進行與學生的互動對話,運用色彩典範案例,使學生明瞭色彩美感所需的條件與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教室垃圾桶色彩大改造,將色彩美感中的符號性與代表性概念,進行練習與驗證,使色彩美感進入學生校園生活中,直觀色彩美感所帶來的視覺強化與影響。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透過每節課程對色彩知識的剖析與施做、教師提問紀錄、小組的分組活動討論、個人回饋分享、活動照片等,使學生有更加詳盡的學習歷程記錄與反思。
2、強化色彩美感在生活的重要性,學生能實踐於生活,用之於生活。
3、運用色彩調性的相互關係,辨識出視覺的色彩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設計了色彩的課程,並依循美感電子書裡的色彩配色原則,才發現生活中有好多能被討論的色彩範例。尤其校園是學生一天花1/3時間所處的環境。所以從校園開始觀察發現,學生在知道方法後再帶回家裡去做家庭環境的改變。這次因為時間的關係只做到觀察與討論,再次驗證「垃圾桶改造」未做到,下學期再將課程完成,來做映證。
上課期間會遇到的問題還是在於「時間」。現在學生動作慢是普遍的狀況。所以時間還是有必要加長。
一樣的課程在不同班實施時我有些微做調整。「色杯杯」課程部分原本用紙杯黏貼色紙的部份,我有讓不同班學生將呈現方式除了有學習單外,另外再設計用海報形式畫出來,最後將色彩設置黏貼在色紙上放入透明玻璃杯裡呈現,效果也不錯。所以同樣的教學方法,最後也可以有不同方式的結果呈現。「垃圾桶改造」就不上了。一樣的時間問題,所以這樣上課方式的班級變成「校園GG色」的課程沒有時間上,仍是待下學期再完成。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