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先讓學生了解教育部美感教育推動的動機,藉由課程的推動強化學生對政策的認知。本次課程主要認識構成的視覺美感語言,並藉由基本造型練習的增進並學習構成美感語彙。
以校園環境為實際範例,讓學生從最切身生活體驗感受美感存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並提升學生對於公領域之生活環境美感察覺、省思與批判力。最後透過實際案例的修改經驗,增進學生問題解決力並將審視公共環境美感之經驗內化在心裡,透過不斷的修改及操作中了解每一個成功的視覺傳達需考慮的眾多因素:如技術、背景環境的適宜度及環境中相關人員的感受度等等。

美感預期成果

1.美感察覺力:對公告張貼的「不美」能有立即感受並提出具體描述。
2.獨立批判力:對不適宜的張貼有獨立的思考性及辨別力。
3.正向建設力:不停留於批評階段,能提出有合乎經濟效益之具體增益想法。

教師課後省思

1.從實際題材操作,確實能將學生的眼界從書面的美感世界落實到觀察周遭環境,成功地達到本次課程的教學重點~對環境有感且有批判力而非最後成果的優劣,如右圖的張貼在第五次的課程中聽到一個有過動症且學科學習成果低落學生具體批評「膠帶的貼法重複太多次連底漆都剝落了,既然有護貝膜就可以把雙面膠貼在裡面看起來比較整齊」,感受到學生從無所謂到能提出建議,真是令我深深感動。
2.其次,雖成功引導學生對環境有感,但實際操作卻是超級大的難題,除視覺設計能力欠缺、想法不夠有創意,團體凝結力不足、技法不佳外,與其他教師的互動也是要克服的,因此在下一次的課程中將保留觀察體驗的部分,實作課程則再需再另行設計修正後再實行。
3.在執行停車場的傳達設計時,從討論中卻引發更深一層次的思考:周遭環境中是否充斥太多多餘的傳達,如本校已經繪製機車停車格且又不對外開放,是否有必要重複張貼多張「教職員機車停車場」的護貝膜,因為從停車格中已明顯地傳達該訊息,因此該組最後的設計想法是清除所有張貼,保持牆面乾淨即可;但校方表示因某些教職員會將汽車停放於此,所以仍舊要張貼,這也反映張貼有時僅是校方不想面對需改善的問題(告知該教師勿停車)的敷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