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以比例為主軸,從整理文具用品的活動,使其理解抽屜的收納有比例分格與無比例的差異,藉此產生比例的初步美感。而後引導學生製作各自的抽屜格板,分析不同格板比例與文具的搭配性,逐步發現適合自己的抽屜分格方式,進而調整家中的抽屜內部比例,使其感受收納後的整齊秩序之美,並提高整理抽屜意願,也可在他人的分享過程中,感受多樣化比例的巧思。在找到自己喜愛的比例之後,進一步引導與生活其他層面的關聯。
  透過負空間概念的實例介紹,使其進一步理解負空間與比例的關係,有其互為主題的趣味性,也提供不同觀看物件的角度,進而思考不同的空間語彙。課程活動中,透過比例木塊的排列組合,感受實體與虛無空間的搭配美感,而後融入書櫃設計,期許日後能衍生比例與不同空間的諸多可能性。

美感預期成果

1. 適當的物件比例。

2. 掌握空間氛圍的比例。

3. 比例的模矩應用。

 

教師課後省思

原先設定將比例概念融入書櫃設計,但中間轉換的過程並沒有想得很清楚,一直擔心會變成純粹是構成的排列組合,但在學生的負空間造型練習活動之後,發現可以嘗試先運用負空間進行造型的發想,經對照空間配置的結構概念後,再收斂為比例的應用設計,這樣的方式可協助學生在比例的空間設計之前,對正負空間彼此的關係先有個全貌的想法。

另外,學生在先體驗多孔隔板的比例分隔活動,對立體空間的分割有概念後,再進行家中抽屜的比例規劃,確實能對他們進行抽屜的整理、比例美感的應用、秩序感的建立產生幫助。

不過,也有一些學生反映家中無抽屜,有些直接使用電腦桌、摺疊桌進行作業,有些使用家長或兄姊的桌子,抽屜不屬於自己的,所以無法讓每個人都將比例隔板實踐應用於自己的抽屜,頗為可惜。而當分組進行活動時,也就會因切身度不高,有為人作嫁之感,而失去積極參與製作的動力,學習成效相對低落,這點也是當初設計課程時沒有預先意識到的狀況。

進行負空間設計時,原本並無任何限制,但發現有的學生直接以方形裁剪,缺少了轉換的抽象形式,因此,方才規定以「曲線」作為發想的基礎,甚至有學生嘗試以「雨點」設計負空間,於是產生意料之外豐碩的多元成果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