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第一周課程:首先讓學生分類自己身邊的東西,並發表美與不美。接下來教師分享生活實例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美感絕非隨意或偶然,並從美感網站裡認識美感的核心-秩序,以及構成這個構面。學生練習揉捏、擀平白色和黑色軟陶,裁切成相同大小的色塊,抓取不同數量的黑白土塊混色出各種灰階的色土。
第二周課程:老師教授各種基本軟陶技法,學生練習、思考並嘗試排列組合
第三周課程:確定後擀平成0.5公分的厚度,以方形煎蛋器的方框來選擇具有美感的部分,確定之後直接裁切。進烤箱燒製成方形杯墊,在等待燒製的時間,學生寫下課程中體會美感的過程感受,分組討論並發表。等成品略涼並定型後,大家彼此欣賞同學的成品,老師與學生一起探討每件作品的歸類,討論當「數大」時便是美的杯墊集合創作要如何排列,最後以免釘黏土將燒成的軟陶杯墊黏貼展示於教室(或美術教室)的空白牆面上,之後學生填寫回饋單。
美感預期成果
期中或期末展示結束後可將個人的杯墊取下,實際將小而美的杯墊運用於生活當中,時時感受美的存在。
希望學生能從生活中小小的事物開始,從個人內化展現,到家庭、校園、社區甚至到整個國家,逐漸提升美的感受力與辨識力,擴展美的視野。
教師課後省思
當初選擇軟陶土作為實驗的主要材料是因為烤後的成品耐摔、耐用、亦不怕熱不怕水,能長久保存,而且也能做出許多其他的土所無法作出的效果和特殊的紋理質感。然而整體而言仍然有許多缺點,首先軟陶土入烤箱烘烤時會有一些異味產生,深怕造成學生身體的不適。再者揉土的過程中土非常會黏工具和桌面,往往要花費時間作善後和清理,如果是單堂課操作,會有崩潰的感覺,強烈建議務必要調課,調整成連兩節的課程。
課程施作時正值冬天,氣溫低使得軟陶土較硬,利用手溫搓揉土使其變軟就要耗費一些時間,待不同色階土相黏合,要切斷或切片又會因為太軟而導致變形,在熟悉材料性質又等待溫度下降的同時,又耗費一些時間(往往需等待到下一週才能切片),因此推估施作課程不適合在冬天,但若夏天氣溫過高也會使得軟陶過軟,因此選擇適合的施作季節是非常重要的。
採購工具時由於沒有經驗,會買到不適合學生使用的工具。例如天太冷土太硬,一般注射針筒型的擠泥器擠不太出來,之後緊急再添購專業的旋轉式泥槍,效果才有達到預期。另一個例子是,為了安全而採購的塑膠工具因為國中生精力旺盛、施力不當而折損斷裂很多,如果使用不鏽鋼的工具應該更能永續傳承下去。另外軟陶的專業切刀十分銳利,教師上課時必須同時兼顧學生使用刀具的安全。
由於軟陶是屬於專業又比較昂貴的材料,若採買的是國外進口的廠牌,將會耗去3/4的經費,幸好有找到國內的商家,雖然價格相對較便宜,但是土的品質便無法要求,黑色土較硬,白色土卻過軟,兩種土在作漸層色時效果不彰,導致教師及學生施作時挫折連連。
指導學生實作的過程中有許多難處,每每課後整理工具盒、為刀具上油保養都耗費許多教師心力,再加上實驗班級數眾多,每回烘烤必須要等烤箱爐內涼了才能取出成品,然後再烤下一批作品,一節課能烘烤出的杯墊數量實在有限,只好再花費教師課餘的時間處理。但是當看到所有小小杯墊作品都上了一整面牆、學生進教室時看到都會發出「好美喔!」的讚嘆聲時。又會覺得一切都好值得,我想孩子們的心裡是有真正感受美的存在的。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