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主要運用「構造」的美感因子,以板材(瓦楞紙板、描圖紙、鋁箔紙等)與線材(麻繩、鋁線)為媒材,採彎、折、捲等方法產生形體變化,再運用黏、捆、綁、磁吸等方法來組構這些媒材。最後加上燈光的投射,以產生光影的變化,藉此光之作品--「光之罩」以達成美感中的「構造」構面。
(備註:本次課程所說「光之罩」的定義「為改變光的行進方向的構造物」)
美感預期成果
讓學生從感受光的變化與趣味中起始,輔以了解材質特性,思考材質運用的適宜性,拿捏形體形塑的變化性,與物體間(材質與材質、燈罩與光源體、) 結合的可能性,最後創造最具巧思的「光之罩」。即是讓學生從產生美的意識開始,轉化成作品,最後讓美感落實於生活之中。
教師課後省思
- 以生活為題引發興趣:對於一些學習意願較低的學生,僅為造型美感而做創作,其動力是薄弱的。而以生活為題的創作挑戰,反而激活了這群學生的學習意願。
- 材料的限制與改善:本次課程所選用的材質是便於承載燈泡重量的三層瓦楞紙板、方便彎折成形的二層瓦楞板與具有透光效果的描圖紙。而燈光源選用蓄電型燈泡,但市面僅有白光供選購,因此作品整體色調較為單一。雖然色彩與質感非本次課程的重點,但部分學生會希望有更繽紛的色彩,因此會自行準備彩色玻璃紙增加光源色彩變化,或是使用油性彩色筆在描圖紙上繪製圖形,以增加趣味度。
- 發展跨域課程:在「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康軒版八上第四章即是以「光」作為課程主題,因此建議本課程可以與「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做跨域課程發展。本單元施行可改於國八下,以方便課程延續施行。藉此讓學生對於「光」有更深的了解之後,再進行「光之罩」的設計,讓作品能有更深的詮釋。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