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每個熱愛生活的人,應該都沒有辦法接受,隨隨便便用塑膠碗就盛滿食物吧!主廚們為了討好嘴刁的食客,在擺盤上煞費苦心,他們把餐盤當做畫板,精雕細琢的創作藝術料理,利用食材的紋理、顏色、形狀、結構,來平衡視覺與味覺,讓人還沒有嚐到美食,就先醉在這擺盤裡。

為什麼你做出的菜不好看,原因在於擺盤,食物擺盤可以營造用餐氣氛,也可以展現出生活美感的一面,本設計以「色彩」為主軸、「質感」次之,分為中西餐擺盤的區別、顏色的搭配彰顯菜餚的風度、食物擺盤的技巧、擺盤的基本形式及擺盤注意要點。

・引導學生了解食材與容器顏色,從自然形式與人為生活中,認識色彩美的形式原理。
・能分辨視覺藝術作品(餐盤作品)中,線條、形狀與色彩的特徵。
・自然景物色彩的欣賞、觀察與習作,體會並探討色彩的美妙。
・能分辨視覺藝術作品(餐盤作品)中,表現明暗、肌理與質感的方式。

運用各種材質特點,能營造用餐氣氛,設計出視覺饗宴的美食。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能說出各種餐具與食材的特性與組成美感元素並賞析之。

2.學生透過思考與討論,善用先備知識,完成一整套具有地方特色的餐具擺盤。

3.認識碗盤色彩的搭配,並嘗試練習不同的整套餐盤設計風格與搭配技巧。

4.學生能仔細專注聽講,並經由構思後畫出草圖(完成一份整套擺盤設計圖)。

 

教師課後省思

當今視覺藝術教學的趨勢不再強調技法的熟練與媒材的認知,轉而重視連結生活,培養能夠思考與解讀各式日常視覺影像、可以建構個人與社會關係的能力。如何引領學生透過藝術的學習,融合生命情境與社會脈絡,開展自我生命意義,成為藝術教學的重要課題。視覺藝術的教育走向多元,融入社群的概念,不再以主流為重,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並不是單純的邏輯性過程,而是一種創造性表現的形式,應該尋求某些非線性的、多重模式的、 多面向的方式去理解。

從九年一貫到十二年國民教育藝術與人文課程部分,其差異在讓學生能力是帶著走的學習,素養是內化的學習轉化在呈現,讓學生從活動中學習課程中的知識,老師導入情境讓學生在互動遊戲中,小組討論、動手製作、分享反思收穫、優化改進等環節中,充分參與課程並獲得個人經驗。

其重點如下:

A.課程中配合的項目學習法,不僅培養孩子們主動學習和運用學科知識的能力。

B.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想像能力;有效溝通表達能力,以及運用科技與信息技術的能力。

C.學習的核心在乎於,以學生為中心導向,老師並不直接授予學生知識,而是引導學生自我探索、實踐知識的樂趣。

一、教師能夠充分引發學生了解並嘗試各式各樣的表達手法讓學生在與老師與同學溝通後表達內心想 要的擺盤創作構思。

二、學生在創作活動中培養:

1.造型慾望與態度。2.發現與構思的態度。3.鑑賞的能力。

三、即時最後畫面呈現的團體共同決定的構思,個別學生的感受與見解扔然受到重視。

四、學生透過創作活動能彼此積極連結、互助合作,學習不同的表現方式,欣賞自己與他人的優點。

而在美感課程教學實驗過程,發現學生會從實驗學習歷程中獲得美感經驗。如果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生活經驗為導向」,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與環境互動,從實際操作與體驗的過程中去感受與反思,學生可以透過思考、討論、辯證與澄清的過程,深入了解學科知識內涵與認知結構,並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享受活動完成後的圓滿感受,從中感受到令人激賞之美。

實驗過程中發現,九年級學生在情境氣氛的營造與表達能力較強,會主動去發掘問題、解決問題與討論,不懂的地方會上網查詢或尋求同材的協助與幫忙,這方式是非常難得珍貴。經過多次美感實驗課程發現,【體驗課程】較具學生吸引,尤其在第一章節中「食物容器重不重要?」的體驗,用手抓食物來吃,學生的反應是這方式是較方便但不太衛生,對【食物擺盤】這門美感實驗課程讓許多學生念念不忘;課程結束後學生還會多次詢問老師,下學期還有沒有美感的體驗活動課程呢?學生的期待,讓我在推美感實驗課程中感到最非常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