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在本課程中,以活動設計引導學⽣生發現結構之美為目標,了解⽣生活中的器物或建築,其美感可能正來⾃自於結構,雖然結構理論上是一種理性且攸關功能的設計,但如同⾼第的建築之所以動人,正是結構美學。本課程將使⽤用幾種紙張來練習,適當的結構設計能讓平面的紙張產⽣空間與硬度等質性上的改變,因此在這個單元習作中規定最多使用三張教師提供的八開紙張,運用摺紙或是剪貼組合等手法,使其成為一個能夠盛裝6-12 顆柳橙(或是其他重量形狀相當的水果),能方便拿取、順利搬移⽽而不會滾落、崩塌的容器也藉此體認現實的生活中,設計者往往要考量限制條件(如成本預算、材料、尺寸)進行設計,挑戰了設計者的創意,也讓美感成為產品增加價值的重要功臣。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認識何謂結構
  2. 能運用結構解決功能問題
  3. 發現並感受結構的美感
  4. 從理性的思考功能,進而轉化成情意的結構美學
  5. 能認同好設計的不僅是解決問題,更應具有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從以下這兩句話得到對本結構美感教學的最佳定論:「結構要做到安全很簡單,要做得更安全更簡單,但是要做到剛剛好就不容易了」,「美又好用的東西必有關於結構的努力」,在一路的教學引導中是一個堅強的信念。

要設計出合於自己學校學生特質的題目,並給予適當的挑戰性,能讓教學事半功倍。(以竹中來說:男校需要理性與感性兼具的題目、可簡可繁的作品表現、有時間上與設計上的限制挑戰都是重要因素)

美感的素養一路在創作與思考中累積,並非由教師直接給予具有「美感」的作品圖片,雖然適當且技巧性地提示還是有其必要,但盡量減少直接給予美醜的定論,而讓孩子們自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