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具有美感的構成方式,讓學生透過挑選與排列,呈現具美感的擺設陳列,也從中體驗美感的品味。
經由剪貼色塊與手繪色彩的經驗刺激學生思考色彩搭配的各種變化可能性,提升學生在色彩上的敏感度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透過神秘箱的觸感實驗,讓學生說出該物的質感意象,並以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紙張」為題,作為質感改變的對象。
以學習單進行初步構想,結合空間概念與比例關係,以木塊進行排列組合,並將比例概念融入書櫃設計。
從質感的意象出發,首先會藉由視覺以及恐怖箱的觸覺體驗,重新認識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質感,並合作構思具有美感的椅墊。
觀察分析生活中的文宣構成排版,嘗試無色彩的元素排列構成,掌握構成的平衡美感,再轉換成合適的圖文編排。
以美術教室為實際的空間案例,重新對空間的色彩提出規劃,試著調色練習並提出何者為美。
認識故鄉結合圖文編輯,提升美感素養與在地認同感,並將構成概念由平面到立體呈現,創作屬於自己的美食地圖與餐盒設計。
藉由《紙張的五個故事》操作來探索材質間的合作與衝突,藉由手抄紙製作作為質感體驗,分析不同質感間的差異以達成合宜之美。
操作不同材料的連接構造包覆圓柱模型,思考構造、材料對於美感造型的影響,經由練習能對秩序與造型上的構成有所理解。
以造型圖釘和線材的操作體驗美感構成的形式之美,並實際進行空間沓查,了解陳列與構成的關係並完成櫥窗設計。
從生活經驗中取材,以美的形式原理探討構成的美,並以點線面發揮構成的創意創作風車,利用風車美化校園。
色彩,是美最基本的表現及最直接有感的元素,讓國一新生透過最基礎的元素去實驗、去感受不同色彩所帶來的差異。
透過每天會接觸的學校廁所,探討色彩比例並分析色彩配色對我們的情緒的影響,進而實踐色彩運用的更多可能性。
從梨山地區生活元素找尋美感,以日常的零食為開端,與在地文化結合,融入色彩與構成,以實作探討美感構面的關聯性。
運用不同質感的材料,以現成物結合織線、布料包裹身體,扮演人物雕塑,藉由軟雕塑的創作設計了解質感的美感構面。
引導學生發現及觀察色彩在生活中的應用,分析感受這些色彩之間的不同,思考冷色系,暖色系、無彩度及衝突色的展現。
透過學生穿搭服飾的經驗探討色彩在生活中的運用,藉由配色的練習,引導學生思考美感存在於你我生活之中。
觀察生活中的色彩,以學習單進行色彩分析及調色練習,並延伸色彩意含製作吊牌及瓶中水,提升對生活中色彩的覺察和感受力。
藉由調色水當作認識色彩的媒介,使學生透過觀察、比較、發表認識色彩,進而提升對生活中色彩的察覺及感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