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以顏色的細節化變異和組合發現色彩的表情關聯


課程概說

色彩一直是美感課程中最受視覺藝術老師歡迎的主題之一,但也是最容易偏向理論化的課程,我們的身邊充滿色彩,而根據色彩被包圍的環境,色彩的樣貌也會全然不同,如此多變的「色彩」能如何搭配使用?正是這門課的重點。

生活中的色彩,除了事物的固有色外,還包含情感意象與個性,色彩也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比方警示與宣告,但是單一的色彩沒有對錯優劣之分,而是當色彩組合時,會因為彼此的關係以及量的多寡,產生是否適宜的選擇。

在這個練習中,我們使學生在色彩的勾勒、建構中,產生思考、調整的理想空間。接著我們調整色彩的調性,讓他產生不同的面貌,接著嘗試的組合色彩,調和的配色,能讓觀看者產生安心的感覺,使作品中的內容達到易於理解的傳遞訊息效果。但調和的配色雖然美麗,卻時常讓人感覺有些不足,如果內容中有需要強調的訊息,要透過色彩吸引目光或提示,選擇什麼樣的色彩都是值得好好思考的。

色彩的美感來自,色彩構成間的比例平衡的思考,使用者可以嘗試在不同比例大小的平面,置入相異的色彩,思考色彩搭配上的變化,透過這個練習,學習者能初步理解色彩的組合,並開始關心各式各樣的表達方式。

日本有相當多「色彩檢定」或是配色範例的書籍,色彩檢定的「可分級」是有趣的想法,色彩檢定的宗旨是「理論に裏付けられた色彩の実践的活用能力」亦即(透過理論支持的色彩應用能力),色彩學的知識或許是固定的,但教學者應該對不同能力基礎的學習者,設定適當的難易任務,讓學生從發現、認識並感受色彩的起始,讓學生覺察色彩與生活的關係,以及使用色彩、理解色彩、思考色彩的美感是色彩真正的入門,而後,文化、專業色彩的運用,則是對色彩有興趣、專業研究時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