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野餐趣」的課程設計是處理生活中「食物與空間」的對話,體會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學生們利用攝影紀錄,從食器、食材的搭配開始,探索美的生活布置。
依照具有美感的構成方式,讓學生透過挑選與排列,呈現具美感的擺設陳列,也從中體驗美感的品味。
探討不同質感的食器各自的優缺點與適用性,進而探索食物與食器間的關係、食器的製造成型過程。
經由剪貼色塊與手繪色彩的經驗刺激學生思考色彩搭配的各種變化可能性,提升學生在色彩上的敏感度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讓學生以拼板畫方式操作並體驗各種構成組織原則,從這當中互相觀摩分享。
以學習單進行初步構想,結合空間概念與比例關係,以木塊進行排列組合,並將比例概念融入書櫃設計。
從讓物體穩固站立的實驗中讓學生對「結構」原理有所認知,以此概念製作飲料外帶杯袋。
課程藉由生活經驗中所接觸天然蔬果色彩經驗,引導學生觀察探索豐富的天然食彩
讓學生透過原住民的文化背景,藉由教學活動樹皮衣的實驗、操作、體驗,來認識原住民老祖宗所流傳下來的傳統寶貴技藝
以「結構」為教學核心主軸,從窗景的窺視省思現代建築窗戶的功能及意義
從質感的意象出發,首先會藉由視覺以及恐怖箱的觸覺體驗,重新認識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質感,並合作構思具有美感的椅墊。
觀察分析生活中的文宣構成排版,嘗試無色彩的元素排列構成,掌握構成的平衡美感,再轉換成合適的圖文編排。
透過實作組合結構體,感受重力在結構中的傳遞,尋找穩定平衡能承重的結構體,並從中發現秩序的存在。
帶領學生進行色彩實驗,進而體驗改善美術教室外長廊空間色彩氛圍之效果。
學生將收集生活中可以取得的各種材料,分析其質感元素,並做成質感記錄卡。
認識故鄉結合圖文編輯,提升美感素養與在地認同感,並將構成概念由平面到立體呈現,創作屬於自己的美食地圖與餐盒設計。
藉由《紙張的五個故事》操作來探索材質間的合作與衝突,藉由手抄紙製作作為質感體驗,分析不同質感間的差異以達成合宜之美。
以造型圖釘和線材的操作體驗美感構成的形式之美,並實際進行空間沓查,了解陳列與構成的關係並完成櫥窗設計。
色彩,是美最基本的表現及最直接有感的元素,讓國一新生透過最基礎的元素去實驗、去感受不同色彩所帶來的差異。
透過每天會接觸的學校廁所,探討色彩比例並分析色彩配色對我們的情緒的影響,進而實踐色彩運用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