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觀察生活中運用構造組合方式的各種物品,在生活上運用時能思考合宜性與具美感的構造組合方式。
透過實際校園設施色彩的改造行動,彩繪實做,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感受發散、收斂的構成考版面大、中、小塊面間的構成關係,運用格線的分割邏輯將「臨停牌」呈現整齊的美。
區辨與選擇合宜的器皿、創作在生活日常中具有美感的器物。
學生對於學校制服和運動服的材質,早有感受。
分組觀察生活中或教室理有關結構物,並建構立體結構各種組合形態表現。
學會構成對於美感版面的影響,理解構成的主從關係的位置擺放從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藉由異物質感的重新觀察、體驗,累積對各種材質的不同觸覺與視覺感受。
美感預期成果 期望學生能藉由材質的認識,到選用合宜的材質,製
透過觀察校園及上學路線發現鐵窗之文化、實地參訪台南五條港區,藉由鐵窗花文化的再現來認識鐵窗之美。
探索生活周遭更多的色彩搭配,增加對質感的追求,逐漸整合對色彩的搭配與選擇。
光源(燈泡)與基座的質感與色彩,以裸設計的概念帶領學生去接觸建築的基本元素-水泥,發現裸元素的美感。
讓學生觀察生活周遭的結構,了解結構的基本原則,能懂得欣賞與創造力與美的造型。
能做出合宜的配色,並懂得如何表現創意圖像
藉由發現生活中合宜比例的物品,重新創作分例物件中的比例配置。
學生體驗從軟材質到硬材質的創作改變,透過破壞到建立的過程中思考,創造的多樣性。
覺察生活中的色彩、能思考並運用色彩表達抽象概念 ,且能對色彩產生多元美感經驗。
美感預期成果 對象為國中學生,六堂課無法同時顧到太多面向,因
發現校園色彩調合及衝突配色,學生表達出色彩搭配及對個人的感受、運用討論分析色彩調合或衝突配色。
Postcards on my campus life 我的校園生活明信片
美感也不單是知識,也不應該是生活教條規範,它應該是合於用的目的,並適應於整體秩序的。而是在生活上便是比剛剛好更多一些的展現,所以「美感教育」不是技術的學習,它來自為生活累積之經驗,當我們開始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敏感,便會開始願意開啟發現、探索、體驗、嘗試、運用、整合的歷程;換言之,「美感教育」是一種素養教育,也是一種自信心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