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蒐集校園中的色彩,加上季節元素,製作屬於校園一角落的系列色票與卡片。
從觸覺體驗出發,到視覺化的質感轉移,以多元素材的實作課程設計,讓學生能了解各種質感表現。
學生認識台灣的色彩,了解色彩與環境的關係,理解色彩與自己的關聯並運用。
引導學生調出澎湖海灣及景點的專屬色票,希望藉此內化學生心中的美感與家鄉情懷。
透過素材的結構練習,希望讓學生在抗力過程中,發現力量在結構中所呈現的自然美感。
以色彩為主軸,透過融入性色彩的實例介紹,理解色彩與環境的關係,並貼製於模擬教室縮小比例的紙板練習。
讓學生了解結構與力學的關係,合宜的結構是來自平衡穩定的配置方式,展現力與美、力學依據。
以秩序出發,進行生活中常運用到的整齊收納的秩序美感,使學生歸納出秩序美組構法則。
課程以「構成」為主,鼓勵學生運用美感課程所學,嘗試色彩的構成創作,並運用於生活產品上。
探索紙張的質感與色彩,以及實際生活中的文化美感、意義與目前台灣紙張印刷在質感上的運用思維。
藉由書腰的設計思考,讓學生學習面積比例的配置關係,並引導探索色彩面積及文字間的空間比例。
從觀景窗『框』中,觀察『美』與『不美』的事物,探索與感受物體如被濾鏡遮蔽而失去原有形狀及顏色或加以美化之後,所呈現的意義與內涵。
從結構物件的操作過程,能理解結構的美來自力的平衡與穩定,且能思考其中秩序美感與生活的關係。
「拈花惹草」的課程設計是處理生活中「花器與花草」的對話,體會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課程將從「什麼東西可以當花器?」打開序幕,接下來學生們將處理花器的質感議題。
期待藉由美感教育教學活動,帶著學生去觀察日常生活中一直存在,卻又常常被忽略的 「影子」,從觀察影子的存在與不存在的視覺現象、到探索感受物體失去形狀及顏色之後,所 呈現的意義與內涵。繼續把這個課程延伸到生活周遭校園環境(或居住環境)各種線索的發現
傳統市場是生活學習的教室,本學期希望帶學生走入菜市場,以美感觀察者身分打開五感,重新探索。而鄰近本校之士東市場在2017年五月有 美好關係 的「士東市場改造計畫」,為台灣市場的美學改造邁出美好一步,
美感從生活的體驗而來,也當用於生活!而色彩是美感的第一印象,所以我想要帶著學生透過認識色彩、挑選顏色和配色的練習,能累積對色彩的敏銳度,知道色彩間的關係,並且能理解顏色的存在和周遭的環境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