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次序、對稱和明確性,建立古典美學追求形式的藝術理想開始,「談美」就一直是重要的哲學課題。關於美感經驗與藝術實踐,不同世代的學者,根據各自的思想體系對「美」提出許多精闢的見解。然而,無論是現代藝術家們以批判和顛覆,作為反權威和打破僵化社會制度的手段,藉以追尋自由與追求差異。或是當代美學家們涉及不同的學術領域,把美與藝術的問題,放在歷史、社會、心理、語言與符號等脈絡之中,對藝術創作與表現所提出的詮釋與主張,人們免不了會對美感產生誤解,陷入與生活脫節的思維中。

然隨著融入生活的設計構想逐漸增多,人們的感覺越來越敏銳,發現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細節,原來多一點變化,就可以讓周遭人們感到愉快,重新發現審美的趣味,也發現美的原理,平衡、對比、律動、比例、組合等等。就像所有的創作者一樣,設計師也從藝術中得到靈感,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透過色彩、造型和材質的視覺化,企圖呈現出事物的美。

美感教育是一種多元的人文教育,希望未來的中學生們,可以透過創造性的思考,參與式的觀察研究,提升自己的美感經驗,能辨別與認知美的差異,培養自己的品味。就好比創作與欣賞,是兩種極為複雜的心智活動,培養樂手與愛樂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訓練,人人會跑步,可是要跑得像風一樣快,需要不停地練習,心智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