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角 | 生活中的每一課」:美感教育成果展,在華山文創園區於日前(2日)開展,教育部葉俊榮部長也來到了展覽現場,一同參觀感受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五年的成果,展覽內容包括百位師生美感學習者的現場探索以及8位年輕美感實踐家的具體實踐。

展覽開幕式先以一部紀錄片作為開頭,紀錄片展現了台灣生師投入實驗「美感教育」的動人成果。例如,「如果記憶有顏色」是偏鄉學校澎湖西嶼國中的林雪倩老師,年年面對上完中學就得離開家鄉求學謀生的同學,於是藉著孩子們天天面對的海洋,展開了敏銳觀察與色彩實驗,讓孩子們手做了一份生活與環境所幻化而成的記憶拼圖,希望遠行的遊子不要忘了家鄉,紀錄片也於展場內中播放。

葉部長也感性發表自身所感受到「美」的體驗,並提到在生活中很多時刻都能夠發掘美以及將美分享,美是無所不在的,是存在於心中的,葉部長舉「線條」為例,「線條」在不同人的心中,可能是隔絕,但也可以連結,說明美感也會有不同的面向,跳脫形式,著重於內涵。最後葉部長也提到了台灣的建築物除了制式的結構、構造等,美感方面有待發揮,希望未來能有所提升。

「沒有人不愛美,」參與計劃執行的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曾成德說:「與其把美視為智德體群之後,行有餘力才以學習的「科目」,不如以美作為帶動學習、整合學科為素養的催化劑。例如,『美智』指的是解決問題或洞識問題的能力,也正是當代學習的關鍵能力。」曾教授也提到漢寶德先生在當年的書籍已經強調美感教育的重要性,而現在所執行的美感教育計劃及展覽並不是一個句點,而是持續努力進行中的。

展場空間分為A-G七個區域,帶領觀者一步步探索並感受美感,由入口進入到達B區資料庫區,展架牆上放置的抽屜櫃裡擺滿許多我們生活中的物件,透過顏色的分類排列,找出色彩與物件之間的關係。C區「生活觀察與實踐者」放置了8個不同品牌做為「美感應用」的代表,他們從生活觀察出發、從土地關懷出發、從生活藝趣出發,將美感表現在不同層面的專業上。接著D、E、F區分別為展示美感教學材料與成果、分享日常的美感練習以及計畫成果紀錄片放映與講座區域,將教育計畫中的美感課的內容、教學及成果與觀眾分享。

最後離開紅磚建築後,來到展場外的一座高腳木屋,躝口離地三公尺,其為日本建築家藤森照信先生所建的茶屋,茶屋位於於大型量體之中,材質低調、形狀同似周遭建築,靜默隱身在華山創意園區裡;茶屋是從茶道精神延伸出與環境和諧的建築空間,為呈現美感態度之經典。展覽規劃臺北場次(展期:107年8月2日至8月8日)及高雄場次(展期:107年8月23日至9月9日),誠摯歡迎各位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