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環保的議題、透過飲料杯提袋的創作任務,強化學生對比例運用之經驗。
以「色杯杯」實作活動,整合色彩構面的學習歷程,讓學生瞭解色彩配色的合宜價值。
此課程增修懸鍊拱及桁架結構,並增加3D列印筆的操作,讓學生學習懸鍊拱形曲線及桁架的結構。
透過測量生活物件與身形發現比例的存在,以身形紙卡的比例分割試驗探討比例與美感的關連性。
從秩序出發,了解格線、主從關係與對稱的構成概念學習,最後以野餐會學習日常生活中構成的美學。
以不同粗細的木塊,讓學生在疊高與疊寬的試驗下,了解建築重心與結構的重要性。
構成的導入與體驗與觀察,設計創作兼具美感之校園硬體建置。
思考不同特性的線材適合的繩結方式、使用繩結構造產出具有包覆另一物品的隨身網袋。
發現「什麼是質感?」並察覺質感包含了材質本身的特殊屬性與人為加工後所表現在物體表面的感覺。
體察不同比例所帶來不同的感受,並與日常生活經驗連結,在日後審美時會將「比例」納入思考範疇。
透過動手做,了解構成中元素、畫面輕重之安排,由觀察及欣賞地方城市之特色,進行城市地圖創作。
以線香為發想,以條狀造型的素材練習排列、綑綁結合素材,設計出適切與堅固的成品。
請學生討論飲料包裝盒其顏色配色,尋找是否有其他配色的可能方案,並製作出來。
讓學生在校園以影音記錄、觀察校園中各種質感,再讓學生分組抽題進行表面質感塑造,思考欲傳達的意象與質感呈現。
透過挑戰搭義大利麵高塔與建造紙橋,讓學生對於結構有初步概念。並以穩固、強化、補強等技巧,製作出符合結構美的「休憩空間」。
質感的選擇設計來個人特色且符合需求的功課表
從各項分類回收呼應物件質感,由觀察到確認質感類屬、翻製模具、模具與現成物裝置陳列,藉此體察「質感」的秩序。
座椅的結構創作,美感結構造形的鑑賞力培養。
從花磚的歷史意涵看圖案的構成,並了解畫面構成的主從關係。
讓學生構思懸掛吊飾造形設計,運用課堂所介紹組構方法,理解構造與構造間如何支撐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