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隨手可得物件為創作原料,營造美感空間為最終目的,兼顧發現、探索、應用三個層面。
分別就對稱、非對稱、具主從關係的構成作品來進行課程討論與試作。
透過課程安排讓學生了解水平張力與垂直支撐力的特性,進而替自己設計並製作一頂高50公分的皇冠。
本課程企圖讓學生發現質感在生活中的細微影響性,引用生活物件與環境空間來讓學生體驗質感運用的差異性與想像性。
透過認識「城市色彩」重新探討色彩配置與城市文化的美感,發現生活環境色彩。
讓學生探索發現『平面「構造」立體的方法』,並思考利用「無膠、卡榫接合」的方式組合造型。
南區種子教師
從校園中的落葉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進而讓學生調出最適合自己的『秋裝』色彩。
透過「質感再現」的方式,把葉子的豐富質感,透過紙材的處理呈現出來。
運用視覺、觸覺將質感轉化為文字進行聯想,以保麗龍板與批土嘗試創造質感,體會質感的變化是否有規律及方式可依循。
練習以格線分割的構成方式處理多照片與多文字的版面,透過統整照片排列方式及顏色完成練習。
以舊衣為改造素材,讓學生進行色彩分析,並重新以個人手勢構圖,結合布材、線材與色彩的搭配,直覺性重新認識自己。
以色彩作為課程主要概念,透過六堂課,引導學生察覺美感來自「排列有秩序」和「與空間協調」。
透過紙牌的堆疊練習構築結構物,希望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能理解課程中所觀察到結構的美感印象。
運用構成的形式製作明信片及筆記本封面,規畫出具有美感的構成圖形,搭配色彩意象,自行創造屬於自己的色彩表達。
以構成為主要概念,讓學生從生活中觀察到各種構成方式,體驗不同的構成原理如何形成物件與畫面。
著重在木條「片狀構架」的空間美感概念,使學生理解空間搭接式樣,再發現形態與結構補強的美力關係。
生活環境對於美感的感受是很重要的,讓學生去重視並體驗每天接觸的教室環境的美與不美。
課程設計從觀察,了解花的結構,再引導學生去變化表現,最後完成與花相關的創作。
讓學生發現色彩配色與美感的關係,以水果為主題畫出各人色彩意象的顏色,探討色相及色系的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