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利用青少年喜歡沉溺於幻想世界的特性,與國文教師合作,從奇幻散文或線上遊戲中,經由文字及草圖提取吸引人的空間元素,引導學生以美的視角發掘生活經驗中的美感元素,進行「日常有感」探討,期待平面創作能更加貼近學生日常,回歸美感經驗後能提升畫面/空間的組構能力。並以「構造」構面出發,將平面作品以立體呈現。最後引導學生探討成為專業職人所需具備的創新能力。
107-1實驗課程,第一階段將著重於「引導美感意識」,以「組構美感元素」(構成)、「形塑美感氛圍」(色彩),讓學生有能力完成令自己滿意的「日常有感」平面創作。進入第二階段後,強化「構件的動態嘗試」。與前期不同的是,106-2聚焦於「構造」單一構面,淡化色彩、構成等其他構面。本學期著重於將平面開合後的立體呈現,並設計可「自動」的嘗試。除了延續平面角色的移動呈現外,加入「摺疊卡的厚度與深度」、「摺疊卡的自動彈出設計」及「摺疊卡的自旋功能設計」,最終以「多角形的立體組合」及「硬頁書」的成型,讓學生將本學期的平面創作以立體方式(盒裝或書冊)呈現。

美感預期成果

依職業學校的學生特性,從美感意識的建構,到「構成」、「色彩」等基本能力的培養,應用於立體化的「構造」嘗試,是為循序漸進的擴散過程,最後回歸至「職人」專業養成必備的美感素養。期望學生以美的視角對於「日常有感」,並嘗試從平面轉為立體的構造設計,比較物件「裝置性」與「裝飾性」的敘事差異,增添閱讀作品的趣味性。以「作中學」增加學生自信,進而反思美感素養提升專業職人的創新能力,依各職業科群的不同,發展出合宜的美感創作。

 

教師課後省思

本校學生以工科為多,對於美感經驗較為缺乏,也少有細膩覺察美感的能力。因故設計三階段的主題課程,期待學生歷經「覺察美」累積美感經驗、分析美感因子,進入主題課程以實務動手「創作美」,進而「應用美」於各職群以提升專業能力。

考量教學對象,調整教學資源

107-1課程以家政科一年級、畜保科一年級、資訊科二年級及室設科二年級學生為主要對象。過往經驗中,發覺不同職群的學生對於各項課程主題的操作能力有很大的落差。或許因高職入學時,已依照興趣能力等條件進行分班,又因各職群培養之專業能力有所不同,故教師進行教學時,得以預先考量學生特性而提出適合的教學資源。以畜保科學生而言,因缺乏圖學相關課程,進行「摺疊卡的厚度與深度」課程時,適當採用方格紙輔助能減少挫折,並專注於嘗試該堂課程的學習重點。

協同教學夥伴間的配合

本學期課程申請時,原提出與國文教師配合進行寫作練習。但因核定計畫時已開學,各科教學進度難有調整空間,僅能以不影響主要課程下進行微調,以至於未能如原申請計畫時程進行課程1-6「生活有感繪畫創作」。是故另安排一堂課美術課程導讀文學作品後進行「一日有感」短文寫作。

高職課程中,「閱讀與寫作」每周僅有一堂,學生以文字表達美感覺知略顯吃力,須不斷鼓勵、協助於敘事短句中增加可視性或抽象性的形容詞,方能組織完整的美感圖像。

增加挑戰題,提升學生成就感

本校學生學習動機不強、自信心不足,理論講述式的課程難以引起學生興趣。本學期課程藉由實際動手操作動態構件,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主要單元中雖以「平面紙張的立體構成」為最終成品,但單元式的課程設計讓學生不因該堂進度未完成而造成隔周進度落後的狀態。各項紙卡的立體與動態操作雖有難易,但對部分學生而言,亦有靈光乍現而突然開竅的興奮。另外也將106-2課程中操作的「扣」、「釘」、「轉」、「拉」等平面構件視為課堂挑戰題,讓進度快速的學生能夠腦力激盪不間斷,也能豐富期末成果的動態構成。

因應學生特性,設計「美感有感─日常生活的美感敘事」主題課程。最後引導「創新設計能力」對於專業的加成。引導學生於生活中覺察美感元素、累積美感經驗,藉由個人書寫、分組討論、整合美感元素到設計動態構件的創作,都是有意識的歷經了美感歷程。期望能讓學生體認「美」不僅是抽象、個人化的心理感受,藉由思考問題、分析需求進而提出解決方式,更是培養高職學生未來進入職場的美感應用能力,將美感素養累積於日常,為職人養成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