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從挑選一個喜歡的顏色,包裝乾燥花開始,讓他們發現自己覺得好看的顏色未必是適合的色彩,顏色的搭配其實有其目的性。而造成這不合適的原因,第一個可能就是彩度發揮的作用,接著,藉由自然界的保護色與警戒色,探討類似配色與對比配色對校園圍牆物件的合用性,再加入色彩意象的探索;透過這些活動,讓學生自己能歸納出配色的規準,最後再於修改花束的包裝中驗證,期待學生能思考何為主、何為輔?而包裝不該喧賓奪主,並再次檢視自己用色的準則,而隨著物件增加,學著多花一些心思思索,試著理解並運用色彩之間的關連性,能讓顏色的使用多而不亂,營造有整體感的畫面。
美感預期成果
美感從生活的體驗而來,也當用於生活,而色彩是美感的第一印象,但雜亂的街道色彩常讓人無心駐足,所謂的城市美景也是有限的,所以矯正用色觀念便成首要,因此帶著學生先看見彩度,再透過選色及配色的練習,累積對色彩的敏銳度,知道色彩間的關係,並且能理解顏色的存在和周遭的環境息息相關,進而尊重所處的生活環境。所謂美好的配色重要的是適不適宜,而非單純只是個人喜好厭惡的問題,畢竟色彩不會單獨存在,而當兩種以上的顏色組合在一起時,即是配色,提醒他們能觀察事物的本質,學會在添加其他色彩時,做出適宜的選擇;而生活環境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色彩,當物件增加時,如何用色彩營造整體感,需要抽絲剝繭,用心去分析,思考色彩間的關連性。期許學生們在這過程中,不僅能累積對真實環境的觀察與感受,也可以提高對生活品質的尊重。
教師課後省思
在第三堂課的發現配色種類中,原訂讓學生練習調製與牆面呈現高低反差的兩種色彩,利用型版印製圖騰在牆面的位置上,但部分圖像的角度或牆面上若要印上相同的圖騰,會有透視不易呈現或圖形太小的問題,不適合套印,故改讓學生利用紙膠帶貼出自由區塊,再施以粉彩套色,而原訂的兩種配色法,也改為任選一種即可。最後製作花器時,添加了比較小的裙型底座,與上方的甜筒型花束做連接,形成可自行站立的花器,而部分學生在調整花器的穩定度時,花費了不少時間這六堂課操作的時間;或是遇到天候變暖,教室若有大開窗風勢較強時,會造成花器容易傾倒,所以下學期決定延伸此花器的設計,讓學生調整後再嘗試日用品的設計,做結構上的試探。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