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就讀福科國中的小福,在打籃球時碰撞跌倒,小腿輕微骨折,醫生將它打上石膏固定,並叮嚀他要好好休息,避免二度碰撞。受傷後的小福發現,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一切,在受傷後每個動作都變得艱難,諸多的系統化設計使身障者不便,需透過他人協助才能順利的坐下。腳傷復原後,小福開始進行專題研究,訪問跟他有相同處境的高中生小蛙,雙方透過書信往返的方式,了解彼此間的需求及想改善的地方,希望藉由行動研究,改善現有的傢俱設計,實踐美感精神提升生活品質,讓人人都成為美的鑑賞家,從美的角度看世界並尊重關懷他人,讓更多有特殊需求的人,擁有友善空間度過幸福的每一天。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從自身與環境進行美感知覺的探索,並說出觀察後的經驗認知。
- 課程活動中能了解物件結構的平衡性及比例的規則性。
- 透過美感主題課程,引導學生主動發掘問題及發展的可能性,透過小組對話進行修正與調整。
- 學生能透過情境課程的實際經驗,對他人產生同理心,進行客觀判斷,將其認知轉化成為更人性化的設計品。
- 與高雄市立中山高中進行作品串聯及經驗分享。
教師課後省思
- 原設定以教室椅子為載體,讓學生直接體驗行動不便的感覺,並透過模擬情境進行修正。改成縮比例的椅子模型後,發現學生比例縮放較無法順利轉換。以教室椅子進行比例的理解和親身體驗還是最強烈的。
- 創作過程須收集的大量資料,具實驗性與挑戰性。小組製作、實驗、討論與修正需長時間進行,若時間更充裕,老師可以參與小組各別討論,以拋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關鍵問題。
- 學生對產品設計較無概念,製作前先分享經典名椅的設計案例,開啟創造力與想像力。先跳脫框架,再來思考結構的問題。
- 重量承載測試時,有的組別成功,有的失敗,失敗的組別重新構思解決方案,觀察力的傳導路線,找出失衡的結構加以補強。但解決結構問題時容易把不足處過度補強,教師需提醒同學讓結構兼具穩固與俐落的美感。
- 紙短情長跨學年交流課程,希望透過跨區跨學年的合作因學生身份、生活背景的不同,創作出不同風貌的作品。兩方互相學習,了解自身優勢,激發更獨特的創意思維。
- 在美感課程中,教師無法完全預料學生最後產出作品的樣貌。在一次次挑戰與討論中激發新點子,課堂隨著學生的反應而有新變化,這樣的上課方式讓師生都能感受到極大的樂趣。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