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身處在海濱,不能不關心我們的所在之地。
此教案以「塑膠」貫穿,帶領學生由海洋塑膠議題嵌入,關心塑膠對生活的巨大影響,要如何回收資源再善加利用,已成為現今刻不容緩的課題。
先讓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各種類塑膠材質,進而蒐集手邊的塑膠廢材,簡易依「質感」分類,尋找其再造的可能性。
硬質塑膠有良好的支撐性,可任意堆疊拼組架構;軟質塑膠有良好的延展性,可抽拉撕扯,膨脹或收縮。
利用這些特質,在KIT兩堂試驗中形塑出立體「結構」概念,並將摸索出之結構法,思考表演主題,實踐於整體造形設計上,創造出具有個人特色,且結合質感之美與結構之美的環保燈飾。
美感預期成果
體認塑膠軟、硬質地之「結構」美,並能運用「結構」概念型塑出適合人類使用之再生物。
經由回收的塑膠結構,令學生產生資源再利用的覺知,並反思人類對環境的傷害,進而懂得珍惜資源。
遵循著循環經濟的可能性,利用「質感」、「結構」兩構面認知,將塑膠媒材重複使用,再生出燦爛光芒。
令學生在認知、情意、技能中都能有所成長,最終內化出尊重環境、謙卑自我的終極目標。
教師課後省思
教學中同學總是質疑自己是否能把他們眼中的「垃圾」循環成「藝術」。藉由優秀作品分享及kit實驗的不斷嘗試,學生終能相信自己,用美的眼光化腐朽為神奇。
未來課程如能結合生活科技,讓學生自己練習接燈,體會藝術造形與生活的密切結合,會更有成就感。
如時間允許(燈會與計畫時間不一致),也能一起至大鵬灣參觀燈會,親眼欣賞綠能環保燈飾,感受塑膠燈飾魅力,並帶出在地屏東人的驕傲。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