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色彩」構面中理解「和諧色調」與「衝突色調」,感受色彩意象,覺察校園的環境色,挑戰合宜的色彩搭配。
讓學生了解結構與力學的關係,合宜的結構是來自平衡穩定的配置方式,展現力與美、力學依據。
透過案例討論、探索校園的建材與形式,最後以分子料理、「毛皮餐具」為例,導入改變質感的練習。
分別就對稱、非對稱、具主從關係的構成作品來進行課程討論與試作。
由發現問題,到提出改善策略。從學生私領域開始,重新組構個人空間面貌,進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提昇教室公領域的美感為目標,重新形塑教室環境。
運用各式材質,引導學生進行單體結構的練習,並支撐起重物,感受力在操作上的變化及結構的概念。
了解基本的構成要素如線條、色彩、空間、質感等,並學會經由理性與感性的謹慎抉擇,做組合安排,使生活環境更具有美感的境界。
從花磚的歷史意涵看圖案的構成,並了解畫面構成的主從關係。
能對自己的色彩創作進行闡述與反思討論。
體察不同比例所帶來不同的感受,並與日常生活經驗連結,在日後審美時會將「比例」納入思考範疇。
以「結構」為教學核心主軸,從窗景的窺視省思現代建築窗戶的功能及意義
從校園中的落葉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進而讓學生調出最適合自己的『秋裝』色彩。
感受實體與虛無空間的搭配美感,並融入書櫃設計。
以黑、深灰、淺灰三色色紙個別剪裁,分別為標題、內文、圖片等放入方框中,以比例構面的概念完成手帳內頁設計練習。
美感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學生從食、衣、住等方面,透過小組合作觀察、紀錄並探索如何提升生活品質。
學生依全班實驗所得的想法,結合自己生活中的需求,創造出具有美感又能放置書籍、並收納個人物品「桌上型置物層架」。
強化學生對色彩與環境的美感和諧認知,以司令台旁看台的色彩改造試驗出和諧的環境配色關係。
美感預期成果 對象為國中學生,六堂課無法同時顧到太多面向,因
本課程由擺盤料理教學,發掘元素之間的關係和背景間的和諧性。
從認識各種質感,強化質感運用之經驗;再從校園中抽取色彩,表現校園特色為題的平面創作。